
11月5日-10日,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办。作为进博会重要组成部分,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“智能制造助力中国式现代化——全球智能制造2030:共创未来”论坛于同期举行。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受邀出席智能制造论坛议题研讨。


图: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、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
全球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交流与合作平台
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、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忠,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、中央研究院(技术中心)院长(主任)、党委书记吴军,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肖斌,罗克韦尔自动化(中国)有限公司总裁石安等企业代表作主题分享。

图: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智能制造论坛研讨

图: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参与智能制造论坛发言
未来制造模式将是深度融合与协同进化
孙志强董事长表示,未来,智能制造系统将不再是单一技术的叠加,而是高端精密装备、数字化技术、数字化平台、工业软件等维度深度融合与协同进化。制造模式将不再是简单的生产线,而是能够基于实时数据与AI模型,进行自感知、自学习、自适应的有机生命体,实现效率、柔性与价值的最大化。
他进一步以瑞松科技为例,“我们的实践,正是围绕这一理念,以数字化平台为大脑,以AI机器视觉为感知,以高端精密装备为执行,进行深度融合,构建出一个能够自我优化、持续进化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。通过自身连接和调动资源的能力,以及数据和算法的洞察力,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联互通、柔性协作与智能决策,致力成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态的构建者。”

向“产业数智化生态赋能者”战略升级
面对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,孙志强董事长也给出了企业应对方式和发展方向。他表示,目前瑞松科技正努力以自身在智能制造的深厚积累为支点,推动产业链的协同效率提升,构建"硬核引领、软件打通、平台赋能"的模式:
一是以高端精密装备为“锚点”,树立标准与规范。瑞松科技向产业链上下游输出解决方案时,实际上也是在输出一套数据标准和规范,上下游企业通过提升生产线数字化水平和数据对接能力,从而从最基础的层面推动了整个链条的数字化进程。
二是以数字化技术、AI机器视觉、工业软件为“脉络”,打通数据孤岛。我们的机器视觉、数字孪生软件等一方面能够承接客户的设计数据、连接生产线,一方面可以向供应链前端延伸。
三是以数字化平台为“大脑”,构建协同生态。通过平台沉淀的行业大数据,可以用于联合上下游企业进行质量追溯、预测性维护和工艺优化,共同创造新的价值。瑞松模式有效推动了产业链从单点效率提升转向整体价值链优化,也将为构建自主演进、韧性高效的产业生态提供可行路径。

从服务汽车、航空航天等大型工业制造场景,到逐步聚焦高精高速机器人新赛道,瑞松科技着力构建集“高端精密装备、数字化技术、智能制造工艺、工业软件”为一体的战略路径和产业生态,这与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核心精神是高度契合的。
“未来制造是技术、组织与生态的协同进化,企业唯有开放融合,构建共生的价值网络,方能铸就国家产业新优势”,孙志强董事长总结,并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期待:瑞松科技希望与产业同仁一起不断拓展应用场景、完善产业生态,推动机器人智能技术真正赋能千行百业,共同为智能制造助力中国式现代化、共创全球产业新未来贡献力量!

